标签戏法

来自翻译宝典
跳转至:导航、​搜索
标签戏法
tricks of the price tag
“标签戏法”是个别超市玩弄的一种价格欺诈行为。美国的沃尔玛(Wal-Mart)和法国的家乐福(Carrefour)都卷入过这一存心欺骗人的把戏而受到一片指责,并被工商部门处以高额罚款。“标签戏法”的具体做法是“低标高结(with low marked price but high settlement price)”,即在收款台(cash register)结算(settle accounts)时向顾客实际所收的价格比促销广告(promotion ads)或价格标签(price tag)上标明的价格要高。尽管这种差额(price difference)不大,有的也许只有几毛钱,但是,由于每天去这些超市购物的客流量(volume of customers)很大,一个超市一天还是可以赚到相当多的昧心钱(dishonestly earned money)——有人称为“边际收益(marginal benefit)”。由于多数消费者在超市买东西往往会买上许多商品,很少有人一一核对购物小票(note of purchase,注意不要同bill——向顾客收费时所示的账单——和invoice——发票——混淆)上的价格和标签上标明的价格是否一致。许多人根本记不住那么多的价格。即使发现了,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因为区区几毛钱而费周折同商场交涉,吃了哑巴亏(have to grin and bear it),只好自认倒霉(be resigned to one's bad luck)。因此,这种价格欺骗很难被发现,也就是说,这种欺骗有很大的隐蔽性(concealment)。而这种作弊(foul play)的成本却很低,即使偶尔被发现后,就算照商家许诺的那样按“差价的5倍”赔偿,也没有多少钱。当然,还是有不少顾客投诉。考虑到投诉者只占顾客的很小比例,加上多个城市工商和物价部门发现上述两家超市存在这种欺诈行为,可以推断,这种价格戏法掩盖的实际商业诈骗绝不是一个小问题。
超市被查出“标签戏法”往往推说是工作人员的“失误(error)”,是“由于粗心而贴错标签(carelessly stick on the wrong tag)”,“接到调价通知后由于疏忽而未能及时/没有来得及更换标签(be careless and unable to stick on the new tag in time)”,或“促销结束后忘了取下促销使用的降价标签(forget to take off special tags used for promotion)”。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(suspect,注意这里不能用doubt)其中有猫腻(cunning plot)。这种“标签戏法”很可能是某些超市的一种潜规则(latent rule of practice),是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制造营销气氛的手段(means to promote marketing atmosphere),是不诚信行为的一种表现(manifestation of dishonesty)。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,维护自己的权益,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消协和工商部门检举报告。
- 简体中文>英语, 新新词汉英词典